5月,“抛房潮”和“降息潮”到来,200万房降至150万!买房有望

作者:Bliss Office时间:2020-05-26

5月的房地产市场,让人感到非常茫然。

不管是刚需还是炒房者,无不表现出不淡定的心态,一方面从4月中旬开始,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,各项数据显示,楼市新增房源数量和成交量都双双上扬;另一方面多方信息显示,在实际交易过程中,降价出售已经成为一种常态,售房者想要顺利出售,不降价是不可能的。

先说第一方面,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《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》数据,有50个城市的房价出现环比上涨的情况,有11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下跌,只有9个城市的房价环比持平。而在3月份,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的为38个,房价下跌的是22个,房价持平的为10个。对比3月份的这项数据,结果一目了然:房价真的迎来了新一波上涨。

微信截图_20200526185555.png

楼市虽然正在看涨,数据表现如此,但同时也出现了“降价潮”。

根据《广州日报》消息,自从进入5月份以来,这里的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就寻思开始新一轮的促销潮,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,比起2019年五一期间,今年的五一楼盘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情况,一手房新开楼盘(或者加推的楼盘)累计超过20个,房源数量多达2004套,比2019年同期下降7个左右,总供应的房产数量同比减少35%。

而在挂牌数量方面,网上的二手房价格下滑表现不明显,但开发商们对新房的价格下调的幅度相对较大,有当地的房地产中介指出,自从进入5月以来,各大楼盘和二手房都有一定幅度降价,特别是新房价格房企们给出的销售价下滑比较明显,目的是为了在趁着商品房买卖市场刚刚开放之际,通过降价促销抢占更多的市场购房者,从而获取更多的销售额。

虽然从新房和二手房挂牌价格来看,几乎没有下降的情况,但是在实际出售和交易过程中,房价确实是下降了,另一位中介表示:如果房价不适度降低一些的话,这些房子可能难以销售掉。

笔者认为,面对打折潮,刚需和购房者都不愿意见到。

刚需不愿意看到房价下跌,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现在买到贬值的房子,试想今天以300万元的总房价入手一套房产,随着房价的下跌,2年后房价跌至180万元或者280万元,那么就直接亏掉120万元或者20万元,对于刚需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,所以刚需不愿意见到房价下跌。

那么炒房者呢?相信更不愿意见到这一幕了,毕竟自己手中房产数量很多,房价有一点下跌,对刚需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,刚需亏掉20万的同时,炒房者可能亏掉的是2000万。

市场上一个炒房者不愿见到的情况出现了:180套房降50万出售,专家:炒房难了。

前几日,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发布了一条动态,他指出,一位来自北京的炒房者,在重庆购买了180套房子,现在正在以150万元的价格大幅度降价甩卖。可能很多人依然不理解150万属于什么水平。如果你了解到这些房子购买的时候什么价位,你应该会感到诧异。根据专家的说法,这位炒房者在2年前一次性购买了180套房子,而且这些房子全部都是全款入手的,现在行情不看好,所以才有了降价25%出售的一幕。

当地的房地产中介看到这样的“廉价房源”简直就像捡了钱一样,争着获取到这些房源,以便增加自己的销售额。

微信截图_20200526185615.png

笔者认为,这位炒房者白白亏掉9000万元,可不算一个好消息,但是对于买房人来说,或许是个不错的时机,要知道在正常的市场行情下,买房人想要砍价1万元都难于上青天(根据常理,如果想要购买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子,那么最终最大可能是砍价0.5-1万元),想要砍价2万元以上,99.9%是不可能的,这种情况下售房者直接不陪玩儿了。

5月,“抛房潮”和“降息潮”到来,200万房降至150万!买房有望?

除了降价这个好消息之外,买房人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好消息,那就是按揭贷款利息正在逐步下滑。

微信截图_20200526185603.png

根据融360 最新数据,在全国的41个重点城市674家银行和分支机构中,房贷利率在5月份进一步下降,大数据显示,2020年4月20日-2020年5月18日这674家银行分支机构平均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为5.32%,二套房的房贷平均利率为5.63%,利率环比下滑11BP。

监测数据显示,5年期以上的LPR平均环比下滑为10BP,多数的城市银行机构根据4月20日央行对LPR最新报告发布之后,因时制宜地下调了LPR实际执行利率,所以带来了全国房贷利率全面下行的情况。

笔者的看法是,房贷利率降低,对买房人其实是最大的福音,因为对于大多数刚需购房者而言,刨除房价高低因素之外,贷款利率高低也影响买房成本,以一套总价格100万元的房子、等额本息30年为例,5年期的LPR下降10个基点,那么月供可能要降低60-70元左右,这样算下来30年累计房贷利息降低总额为21600元-28800元。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。


来源:楼市新闻